「尾牙」,不只是吃飯,但一定要吃飯!

「尾牙」是一年裡的第24次做牙的日子。過去,做老闆的借這過年前最後一次祭拜土地公的機會,以祭祀的三牲為基底來辦桌請員工吃尾牙當作感謝一年來的辛勞;講究的,當天還會讓員工早點回家,梳洗整理過,再以客人的身份前往吃尾牙。關於尾牙最有名的說法,就是「桌上的雞一定是整隻,老闆把雞頭對著誰,就是要誰年後不用再來上班」。印象中小時候過年的賀歲節目,常玩這個梗當作笑料。

隨著工商環境改變,尾牙的型態愈來愈多元。雖然說還是吃一頓飯,但是表演節目、抽獎、拱老闆出現金紅包…等等,成為尾牙亮點更加受到重視。在廣告或行銷這種充滿孔雀型人格的公司,會把尾牙現場當作秀場,訂一個主題讓員工準備表演節目不打緊、還有dress code讓大家非得打扮得跟平常不一樣才行;科技公司或大集團則是乾脆花錢請人來表演,景氣好的時後,一場尾牙甚至不只一位當紅歌手;外商公司比較擅長突破傳統,緊抓著「犒賞/感謝員工這個核心精神」,港澳三天兩夜或日本四天三夜也是常聽到的做法。

其實不論哪一種,對領人薪水的員工們而言,今年尾牙好不好,除了那一頓飯吃什麼、在哪吃之外,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抽獎。抽獎安排各公司有別,有些是人人有獎,就看個人運氣抽到哪一種;有些則是真正的抽獎,抽到才有沒抽到沒有;有些公司固定獎項之外會有現場加碼現金獎、有些公司則堅持沒有。我認為這部分的決定以及運作方式,是最能展現一間公司的文化。

在台灣,電視台會特別去拍攝大集團的尾牙現場,不只是因為有知名演藝人員現場演出,更誘人的在於他們會有數十萬甚至百萬的現金獎,抽選方式是電腦亂數選號,而號碼也不是員工編號,而是入場時員工們隨機抽的號碼;簡單來說,因為無法mapping號碼對到誰,因此抽獎結果全憑運氣,最大獎要揭曉的那一刻,還沒被抽到的,無一不卯足全力祈禱自己就是那個可以一夜翻身的幸運兒。這種跟賭博翻盤近似的快感,跟科技業裡大多數人焚膏繼晷拼命研發,期待成功後一夜成名的味道非常符合。而除了尾牙最大獎之外,我們也常在尾牙現場看見主持人拱老闆現場加碼抽紅包的橋段。雖然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是re好的戲碼,但在現場產生的激勵效果就是超強,而這個時間,也是大老闆們用白話文告訴員工「你賣命我就給錢」的最佳現場。

有些公司,特別是的傳產類的,會用公司秉持誠懇務實的經營理念…不鼓勵投機的態度….將資源回饋給有表現優良的同事…」這一類的角度表達「尾牙現場員工不得拱老闆出紅包抽獎」。立場清楚明白而且符合大義,只是,將這樣的態度用在一年一度的尾牙現場,對員工而言很「無趣」。畢竟現代社會的工作環境和1950、60年已經完全不同。過去的職場環境,資方與勞方的互動還是存在著一點點封建時代中主人與長工的模式,「吃尾牙」幾乎是一年唯一可以跟老闆(也就是主人)同桌吃飯的機會,光是這件事的本身就已經是個獎勵。但是現代社會的職場,在「責任制」這件事普及之後,壓力提高工作量增加連跨部門互動合作都像政治戰場,「被凹了」,大概是所有上班族每週必抱怨的項目之一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年度尾牙可以公開且合理的「凹老闆」而且會得逞,這是一種抒發、一種療癒、一種補償。

最近聽說一個新的尾牙方式,叫做「爬山」。就是全公司的人一起去爬山,爬到指定地點會有丟圈圈還是射飛鏢這一類方式抽獎,抽完獎後,就下山回到集合地點,領完餐盒各自開車回家。聽說後,我一直試著思考出「尾牙與爬山」之間的串連卻怎樣的找不到,尤其是爬完山之後,竟然連聚餐都沒有,怎麼想,都有一點點唏噓感。

尾牙,怎樣都要吃頓飯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