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底前往東京,看了安藤忠雄展「挑戰」,腦裡冒出的便是這樣一句話。雖然會看到這篇小文的人應該非常稀少、雖然要寫下這個標題,感覺還是要冒著很大的、被ㄍㄧㄠˇ的風險與可能,但是動手寫字,還是不想違背自己心裡想的。更何況,對我個人來說,這是恭維、不是負評。
在怎麼樣,老先生年紀的大了、也聽說他的身體也有些病痛困擾,雖然全球建築界都希望他長命百歲,但人類終究不可能像德古拉一樣跨越世代活下去。安藤先生可以在這麼棒的場域、用這麼大的規模,從過去的案子開始,說著他的建築之路;再透過正在進行的案子,說著他自己累積的過去到現在對建築的看法,這是多麼完美的呈現。有了這樣的呈現,不論何時遇到「那一天」,我想人們對這位建築師,都已經有了最完整的美好記憶。
回顧,是為了挑戰
畢竟是搭了飛機去看的,因此也就花了550日圓租了audio guide。實話說,大部分內容,和展板上看得到的差不多,但是開頭,安藤先生說的話,卻令我非常記憶深刻。他說:這個展不是回顧展,透過這個展,要表達/思考的,是以後要往哪裡去。非常大氣、非常深刻。因此雖然人很多、雖然那些專業都看不懂、但還是跟著人群,魚貫地看過一張又一張的圖稿、照片、一個又一個的影像,以及一座又一座的模型。一般的的小模型,我們可以用「個」這個單位,不過,這個展裡的許多模型,必需要用的「座」這個單位詞,因為實在是很大,而其中最大的,是光之教會的1:1模型,這座模型,也是這個展覽裡,唯一開放給人拍照的。
好喜歡挑戰自我的安藤阿伯
身為一個單純愛看房子的人,會去看這個展,單純是因為,好多好多年前第一次參加建築團,就是「安藤忠雄建築之旅」,要說是他讓我開始認識日本當代建築師及其作品,也是不為過。我還記得當時,第一次、要走進本福寺水御堂前,第一眼看到那兩大片清水混凝土牆,就是「哇」的一聲,覺得好美、好震撼;之後連續看了夢舞台、海之教會、狹山池美術館、司馬遼太郎紀念館… 等,而地中美術館及兵庫縣立美術館這兩個作品,熱我第一次知道,原來建築師挑戰自己的面相可以這麼寬,從材料、工法、到合作對象…。雖然房子還是好看,但對於清水混凝土這個材料卻開始感到「夠了」。之後我便學會,不要一口氣看很多一個建築師的房子,畢竟我不是研究者、是看心情好的,要有不同口味換著吃,才會一直覺得好吃、吃出更多樂趣。
壯觀的展覽模型!這給模型公司的挑戰吧
不過這次看展,就不會有一直吃到同一道菜的感覺。畢竟同樣的材料透過影像、照片輪番看,豐富的樣貌讓眼光不會只停留在材質;再加上除了光之教會,其他的模型多是紙和木頭,看起來,就有另一種感覺。整個展覽裡,外貌協會的我不意外的,除了光之教會的1:1感覺很猛之外,最受到吸引的,是後面那兩座大模型:一個是威尼斯的稅關美術館,另一個,則是目前來在進行中的Bourse de Commerce的改建案。因為模型很大,看著裡面的細節與空間配置,感覺不像在看建築模型、更像在看一個超大娃娃屋。尤其是後者,因為半邊沒有牆,從外邊這樣直接看進裡面,就像在高處俯視劇場的內部空間般,光看著這模型,腦內小劇場就自動演了起來!雖然這麼說好像又不敬了,但真的很想知道在所有展覽結束後,模型何去何從?有機會販售嗎?還是根本就是像藝術品一樣被拍賣呢?